时间回到2014年11月29日,在非洲北部国家突尼斯国际机场迎来了40多位中国人。这些“中国人”,就是江西省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的医疗专家,其中,就有我院康复科廖松涛主任医师。这一刻,他除了怀揣初入异国的兴奋感和陌生感之外,还代表着祖国的一名“使者”,用自己的专业特长——针灸理疗解除北非患者疾苦。
赴非前的准备
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,其国语为阿拉伯语,通用法语。为了尽快掌握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,廖松涛和其他医疗队的成员一起,接受了为期半年左右的法语、外事礼仪及相关业务学习,消灭横在“医患”之间的语言障碍。
难忘的援医记忆
廖医师最初在突尼斯的西迪布吉德医院工作。因为是中医针灸理疗专业,他接诊的患者并非是危急重病人,而是以慢性病患为主。因为他是第一个援非专家中的中医专业,针灸理疗在当地完全是个空白,没有任何影响力。最初,他的中医诊室相对没那么“热闹”,直至遇到了一位特殊的“病人”。她是当地企业的一位“白领”,患有腰腿疼痛,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治疗。经过廖医师的诊治后,腰不疼、腿不痛了,疗效得到了她的高度肯定,她便向自己的家人、朋友宣传中医的奇妙之处。慢慢地,廖医生的“门庭”热闹非凡。四个月后,因工作需要,组织将他调遣至突尼斯的东北部城市梅德林省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西迪布吉德的部分“老客户”伤心的流泪。来到梅德林省医院,廖松涛在这个城市又重新开始弘扬祖国医学。他发现,突尼斯当地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,每天要做到三四次祷告,而且以胖为美,身体肥胖,导致膝关节非常容易受到损伤,所以有相当多的骨关节患者。他对每位前来诊治的病人视为友人,精心诊治,得到了当地许多患者和医生的肯定。廖医师的高超技术吸引了当地医院的三位医学生“拜师学艺”。他毫无保留的、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实战操作,分析病情,授人以渔。


记忆犹新的援非生活
突尼斯的气候非常干燥,处于缺水状况,生活用水都是含有盐份,初到非洲不久,他就开始怀念家乡的青山绿水。餐桌前的老三样:土豆、洋葱、西红柿不断重复,平时吃不到猪肉,荤菜以牛肉、淡水鱼为主,但远没有家乡的味道。这样的生活,他和队友们都逐步适应了。
突尼斯安全部门曾在距驻地80公里处发现了ISIS恐怖组织的一处秘密培训基地。在围剿该基地时,道路上不断驶过载有荷枪实弹的国民卫队,安全部队甚至进驻了医疗队所在的医院,整个梅德宁市都弥漫着紧张气氛,但没有一位队员提出要提前结束自己的援医工作,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国家的使命,充当中突友好贡献力量的“民间大使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