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纪检专题

廉洁文化小故事 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廉洁文化【廉洁小故事】

07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少年立志 淡泊明志

    张鹏翮早慧,幼时便已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。“鹏,大鸟也,翮,鸟之翅膀也,爹爹给孩儿起这个名字,是希望孩儿有远大的志向,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,对不对爹爹?”3岁时的一天,小鹏翮歪着小脑袋,一本正经地问父亲张烺。张烺揉着儿子的头,欣慰地笑了,他相信,儿子不会辜负了这个名字。

顺治年间,川中名儒彭觉山在遂宁赤崖沟开堂授课,14岁的张鹏翮拜其为师。

学堂上,师父的戒尺和师父的嗓门一样响亮,一样厉害,谁不老实了,戒尺啪地一拍,随后便是“若有违背,绝不轻饶”的严厉警告。后来,张鹏翮以一篇《彭觉山先生传》向师父致敬,文中称,彭觉山博通经史,重视德行修养更甚于对才能的训练,在教授弟子时,对浮华者必厉声批评,令其改正。

 严师出高徒,少年张鹏翮,成为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”中的读书郎。早起诵诗文,挑灯习经史,孜孜不倦,以圣贤自期。一次,张鹏翮读《陆宣公奏议》时,感叹道:“伊尹一介不取,孔明淡泊明志,圣人们所遵循的准则都是一样的啊!”

“徒儿所言极是!”听得张鹏翮作此感慨,不苟言笑的彭觉山颌首一笑,与他探讨起伊尹和诸葛亮来。

 伊尹是商朝初年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任国相期间,整顿吏治,洞察明情。他的“一介不取”来自于《孟子·万章》(上)。孟子在谈到伊尹时说,即使把天下当作礼品送给他,也会弃之不顾;即使把千匹马拴在他面前,也不会看上一眼。凡不符合尧舜的义理和正道的,就算一芥草籽,他也不会拿给别人,同理,更不会从别人手中取过来。一介不取这个成语,便是用以形容一个人的清廉操守。

  而诸葛亮的“淡泊明志”,则出自这位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三国蜀汉丞相于临终前,写给儿子诸葛瞻的《诫子书》。在这封家书中,他说,一个人若做不到恬淡寡欲,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。

  在师父彭觉山的引导下,从那个时候起,志存高远的张鹏翮决定以伊尹和诸葛亮为榜样,立下“一介不取,淡泊明志”的人生志向,保持自身清廉,为国家建功立业。康熙九年(1670年),21岁的张鹏翮进士及第,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。

  张鹏翮仕途55年,无论官职多大,官位多高,都从不受属官一钱,从不取民间一物。少年时代立下的人生誓言伴随了张鹏翮一生,而他也用清正廉洁的一生,忠实地践行了少年时代立下的人生誓言。


医院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团结西路 | 电话:0790-6291257,6294031 | 传真:86-790-6294031 | 邮箱:6292499@sohu.com

×
×